文韵蜀水 川流不息——四川全面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观察
“一室三队一超市”的“解放模式”,不断丰富完善基层河湖管护体系内涵和外延,成为基层河湖管护的“四川经验”;全国首创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出台首张全国跨界河流“体检表”,省际沟通联动机制、跨界河湖联防让跨区河湖管理保护措施“有名有实”,真正实现“联防联控”……近年来,四川省多措并举推行河湖长制,幸福河湖建设亮点突出、成效明显,逐步构建起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健康安逸的生活环境。
江河悠悠似画廊,川水澄清入云翔。岁末之际,本报记者一行实地探寻成都、雅安、眉山等地,近距离感受以河湖长制为统揽,四川幸福河湖建设的升级变迁,所到之处一幅幅清流涌动的和谐画卷映入眼帘。
水润浣花映蓉城
抱郭清溪一带流,浣花溪水水西头。浣花溪,溪水清澈见底,流淌着岁月的沧桑与诗意。远近闻名的杜甫草堂隐于浣花溪畔深处,以杜甫为代表的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瑰宝。
实施河长制以来,为推进浣花溪环境改善取得实效,所在区街道、社区创建了“123”多方护河体系,街道领导、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担任河长,凝聚社区两个微网实格的力量,建立三支志愿者队伍,坚持每周巡河并实施管护。
“我经常看见一群群身穿党员志愿者服装或戴红袖标、党徽的人员在河边捡拾垃圾。”“定期还会有一些爱河护河宣传活动,方便我们学到一些河湖保护文化常识。”看到浣花溪河道内及沿岸的水环境持续改善,附近的居民纷纷“点赞”。
积极充实志愿者队伍,建立1支特色护河志愿者队伍,激励辖区内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力量投身河湖生态保护,推动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传承浣花溪固有的文化底蕴,街道联合社区实时推出“讲好河湖故事”文化护河活动,让“以文化人,水润浣花”的理念扎根心间……
成都浣花溪
“浣花溪流经之地,自古就是山清水秀,持续写好‘水情岸绿’的管护文章,让‘浣花夫人’一直美下去。”成都市河湖保护和智慧水务中心副主任黄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浣花溪幸福河湖建设,是一篇值得细细品读的文章,充盈着营造清洁美观、亲水便民环境的多个篇章,见证着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坚实足迹。浣花溪“河畅、水美”的“生态绿”,恰是成都用情护水、实干兴水,推行河长制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黄建介绍,成都在全市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中,依托“三级党政、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各级河长迅速行动,纷纷拿出“对症下药”的真招、实招,对辖区内生活垃圾、生产垃圾及河道周边区域脏、乱、差等重点问题,逐个建立问题台账,努力促进工作收到实效。
围绕智慧水务建设,成都市打造成德眉资河长制E平台,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打造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格,配套外场物联感知设备21.1万余个,归集7.8亿条数据,实现了河长制管理“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成都市始终注重把治水活水作为城美人和、安居乐业的普惠性福祉。黄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成都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把河长制管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严抓实,通过开展3047个村(社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创建等多种方式,打通了城乡共荣共建河湖生态圈,全民参与、用情护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重现,市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切实提升。
茶韵河清奏佳音
山水之美、仙茗之甘,好山好水孕育了雅安好茶。得天独厚的“茶叶乐园”雅安,坚持把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小绿芽”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记者一行实地走访后深切地感受到,雅安市高度重视“好水”治理,因地制宜探索出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的“解放模式”,为基层治水管水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位于名山区百丈镇的解放村,便是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诞生地。2021年,“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被确认为水利部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之一。此后,部、省、市、区、镇、村六级联动,一场基层河湖管护的改革与探索便在解放村拉开帷幕。
“过去,我们村只有村级河湖长3名,由于‘单打独斗’、工作力度不够,河湖面貌改善不明显。”在解放村河长工作室,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彭启华告诉记者,“随着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我们组建了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三支队伍,探索构建‘一室’强化阵地建设、‘三队’配强协同力量、‘一超市’开展积分奖励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系统总结出村民河湖管护‘三不四要’等制度。”
在“解放模式”的引领指导下,解放村村级巩固提升发展优质茶叶6000余亩,亩产突破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保持10%以上增速,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3万元突破至2022年的40万元,多种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全村100余人就近务工,每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300余万元。
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观音寺水库(月亮湖)
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的‘解放模式’,核心在于探索构建了‘一室三队一超市’的管护体系、形成了‘宣巡治奖惩’五大齐抓共管做法、树立了‘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的工作目标。全区105个村(社区)分3类开启了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推广和常态化运转,成效显著。”名山区委书记、区级总河长余云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以‘解放模式’推广为契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目标,不断打造‘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湖。”
雅安市水利局副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杨晓波介绍,目前,雅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推广工作,针对全市659个村(社区)基本情况进行复制类村、创新类村、鼓励类村三类推广,共设立河长工作室224个,发动党员志愿者、巾帼妇女、群众等组建河湖管护队伍1207支,设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80个。
“解放模式”所传达的,是一份“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的河湖保护模式,也是实现基层河湖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一种机制创新。据了解,四川省2.6万个村社已建立“解放模式”,基本实现了有管护任务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了一批“河水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全省农村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改善。源自四川“解放模式”所形成的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也被水利部纳入中组部河湖长制网上专题班和全国基层河湖保护监管能力培训班授课内容,推广到重庆、西藏、河南等全国多地。
与水齐乐柑橘香
眉山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柑橘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眉山柑橘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符号。
柑橘的喜人长势,离不开水的浇灌与浸润。为全面优化河湖水质,眉山市以“解放模式”为基础,积极探寻基层河湖管护难题的新“解法”,优化柑橘生长环境,提升全市河湖生态。
在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一条思蒙河穿流而过,河流长12公里,与辖区内中观山水库、齐家沟水库等共同构成了龙鹄村“一河一湖一山三水库”的村级河湖版图。
创新推广“解放模式”,龙鹄村持续健全“一套班子、一个阵地、一套制度”的有力抓手,也拉起三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宣传、保洁等。此外,结合村柑橘产业发展实际,在全村范围内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有机循环、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
“撬动农村垃圾治理,减少垃圾入河,我们还首创了‘一元钱’模式并获全国推广。”龙鹄村党委书记罗朝运告诉记者,“全村每人每月交‘一元钱’卫生费,用以共同支付垃圾清运承包人的薪酬。1元的卫生费撬动了农村垃圾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入河垃圾如今在我们这儿已难见踪影。我们还依托河道治理成果,在思蒙河沿岸修建了景观步道,以水为核心,大大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龙鹄村将基层河湖管护的“解放模式”与农村垃圾治理“一元钱”模式有效衔接,打开了村级河湖管护新格局。今天的龙鹄村,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自愿参加清河行动,爱护水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环境变好了,村里的农家乐、四季蔬菜采摘园热闹了起来,村民的生活也红火了。
思蒙河丹棱城区段
寻着思蒙河的流淌轨迹,记者一行还来到了位于丹棱县城区中心的齐乐公园。这里的河水碧波荡漾,不少市民相约河边嬉笑玩耍,皓首老人三五作堆悠闲畅聊。作为丹棱县首个城市湿地公园,同属思蒙河流域的龙鹄溪与杨柳溪穿城而过并在这里交汇。近几年通过新建生态护岸、河道清淤疏浚等多项举措,提升了水环境,美化了周边生态,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提升等综合功能日益凸显。
丹棱县水利局副局长、县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瞿若焱介绍,该县近年来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持续抓实“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禁渔”五项行动,大力推广“解放模式”“一元钱模式”等水环境治理先进经验,真正做到河湖管护“全民参与”“标本兼治”,县域内河湖水质长年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
绿水青山金不换,大雅家园丹棱美。“丹棱是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丹棱人对‘水’有着特殊的情感。”丹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总河长办主任周明强说,“我们积极开展水环境整治,致力构建自身内部及县域之间河湖水系连通,强化水网建设,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人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增强了。未来的丹棱,随着全县河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河湖水质进一步改善,必将建成一个集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的精品县城。”
丹棱河湖管护的足迹,恰是眉山全市的缩影。“近年来,我们坚持‘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思维,‘坚持守好河湖生态‘底色’,已在设立村级河湖长的731个村(社区)全面开展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创新推广,打通河湖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全市流域水生生物得以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眉山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史跃平介绍,“我们将对照‘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六个维度和社会满意度,做到‘规划一张网、灌溉一张网、供水一张网、防汛一张网’四网统筹,促进幸福河湖建设,助推眉山‘品质立市’的高质量发展。”
都江堰
文韵蜀水,川流不息。“千河之省”四川,围绕幸福河湖建设,全面建立五大体系,健全“六项”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形成管水治水护水的“最优解”。2023年1-10月,全省203个国考断面,202个达到Ⅲ类及以上,主要河流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水润万物、安适自在的“小确幸”,正在巴蜀之地勾勒出美如画的幸福愿景。
2023年10月3日发布的四川省总河长令明确,力争2025年建成一批先行先试的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省规模以上河湖城镇建成区段总体建成“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湖。打造幸福河湖“蜀水样板”,让安澜通畅、清洁美丽、生态宜居、和谐富足的现代化江河湖泊在巴蜀之地持续闪耀,四川还将继续书写有温度、有力度的河湖答卷。
来源丨人民长江报
关
注
往期推荐
1.水利部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评定结果公示 四川省8座电站入围2.关于开展2024年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的通知
3.简阳:统筹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实现城乡同饮一碗甘甜幸福水